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全球寬帶價格普遍上漲 價格可承受性差距加大

摘要:國際電信聯盟和“價格可承受的互聯網聯盟”3月17日聯合發(fā)布了政策簡報——《2021年信息通信技術(ICT)服務的價格可承受性》。報告顯示,與2020年相比,2021年世界各地互聯網連接價格的可承受性變得更低,人們將更多的個人收入用于固定寬帶和移動互聯網服務,同時網絡需求和使用量也有所上升。這表明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們以犧牲其他商品和服務為代價來維持對互聯網的可靠接入。

  ICC訊 國際電信聯盟和“價格可承受的互聯網聯盟”3月17日聯合發(fā)布了政策簡報——《2021年信息通信技術(ICT)服務的價格可承受性》。報告顯示,與2020年相比,2021年世界各地互聯網連接價格的可承受性變得更低,人們將更多的個人收入用于固定寬帶和移動互聯網服務,同時網絡需求和使用量也有所上升。這表明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們以犧牲其他商品和服務為代價來維持對互聯網的可靠接入。

  國際電聯秘書長趙厚麟指出:“人們需要寬帶服務進行溝通、遠程工作和在線教育,同時其他基本服務亦離不開寬帶網絡。如果我們希望實現普遍和有意義的網絡連接目標,就必須盡快解決價格可承受性問題。”

  寬帶價格普遍上漲

  全球固定寬帶服務價格在2021年上漲了8%(以美元計算),這一價格對許多用戶來說變得更難以承受,因為其價格從2020年占人均國民總收入(GNI)的2.9%升至2021年的3.5%。全球移動寬帶服務的相對價格也略有上揚,從2020年的占人均GNI的1.9%上漲至2021年的2%。

  從歷史上看,全球對寬帶服務的需求及服務的價格可承受性總體上是齊頭并進的,價格下降通常會帶動更多用戶。但在去年寬帶網絡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全球的數據使用量和固定及移動寬帶用戶數量仍在持續(xù)增長。這表明人們正在削減其他開支,以便能夠繼續(xù)使用互聯網。

  在某種程度上,寬帶服務的相對價格上漲反映了新冠肺炎疫情傳播所引發(fā)的全球經濟衰退。積極的一面是,許多國家的寬帶運營商在基準價格套餐中加大了數據份額,因此,對使用這些套餐的用戶而言,性價比更高了。

  價格可承受性差距加大

  價格可承受性是國際電信聯盟根據180多個經濟體的5種信息通信技術服務價格指數來評定的。這5種指數由國際電聯電信/ICT指標專家組定義,涵蓋入門級服務,如每月5千兆字節(jié)(GB)的固定寬帶互聯網數據流量配額,每月2GB的移動寬帶數據流量配額,或不同消費模式的移動數據和話音服務等。

  在過去一年中,價格可承受性差距一直存在,甚至可能加大了。2021年,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經濟體的消費者使用信息通信技術服務的費用通常是高收入經濟體消費者的5倍至6倍。在區(qū)域層面,非洲用戶支付的移動寬帶服務價格是全球中位數的3倍以上,固定寬帶價格是全球中位數的5倍以上。

  “價格可承受的互聯網聯盟”執(zhí)行董事索尼亞·喬治表示:“在互聯網接入價格可承受性方面,中低收入國家居民和高收入國家居民之間的差距非常之大。此外,農村地區(qū)的人們和各地的女性受到的影響更甚。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解決,那么最需要幫助人群的處境就會惡化。公共和私營部門必須共同努力,讓各地的人們獲得價格可承受的、有意義的網絡接入。”

  實現目標還需努力

  聯合國寬帶委員會確立的價格可承受性目標是入門級寬帶服務費用占月人均GNI的2%,目前能達到這個目標的經濟體還是鳳毛麟角。在世界范圍內,2021年只有96個經濟體實現了聯合國寬帶委員會確定的純數據移動寬帶價格的具體目標,比2020年減少了7個。同時,只有64個經濟體達到了寬帶委員會關于固定寬帶價格的具體目標,比2020年減少了2個。在世界46個最不發(fā)達國家中,只有孟加拉國、不丹、緬甸和尼泊爾這4個國家的入門級固定或移動寬帶互聯網費用低于月人均GNI的2%。

  國際電信聯盟電信發(fā)展局主任多琳·波格丹-馬丁認為:“聯合國寬帶委員會確立了到2025年實現全球寬帶價格可承受的目標。最新的報告警示我們,各國還需作出重大改進,才能使每個人都可以承受網絡連接的價格,不讓任何人在數字時代掉隊?!?

內容來自:經濟日報
本文地址:http://3xchallenge.com//Site/CN/News/2022/04/01/20220401085338406505.htm 轉載請保留文章出處
關鍵字: 寬帶 價格
文章標題:全球寬帶價格普遍上漲 價格可承受性差距加大
【加入收藏夾】  【推薦給好友】 
1、凡本網注明“來源:訊石光通訊網”及標有原創(chuà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訊石光通訊網。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摘編及鏡像,違者必究。對于經過授權可以轉載我方內容的單位,也必須保持轉載文章、圖像、音視頻的完整性,并完整標注作者信息和本站來源。
2、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訊石光通訊網)”的作品,均為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因可能存在第三方轉載無法確定原網地址,若作品內容、版權爭議和其它問題,請聯系本網,將第一時間刪除。
聯系方式:訊石光通訊網新聞中心 電話:0755-82960080-168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