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fā)《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guī)模部署行動計劃》,部署加快推進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規(guī)模工作。計劃指出,到2018年末國內IPv6活躍用戶數要達到2億,2020年末達到5億,2025年末中國IPv6規(guī)模要達到世界第一。為何我國迫切需要推進IPv6升級?IPV6將給中國帶來怎樣的機會?新華網《新華訪談》就此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
新華網:IPv6是什么?
鄔賀銓: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縮寫,地址字段是128個比特,地址數為2的128次方,比全世界的沙子還要多,足以解決目前IPv4地址量不足的問題。
新華網:為何我國迫切需要推進IPv6升級?
鄔賀銓:中國是世界上互聯網用戶數量最多的國家,但人均只有0.45個IPv4地址,在IPv4的環(huán)境下,我國用戶上網地址需要動態(tài)分配,人與地址沒有固定的對應關系,用戶溯源難,帶來互聯網安全和監(jiān)管隱患。而且中國互聯網用戶人數還在增加,但現在全世界IPv4地址已經分完了,中國不可能拿到新的IPv4地址,所以IPv6地址對中國來說是最需要的。
再有,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fā)展,物品上網的數量將超過人上網的數量,IP地址需求量更大。IPv6地址數量充足,為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全新業(yè)務留有地址空間,足夠支撐現有的和未來出現的新應用,更適應產業(yè)互聯網的發(fā)展。美國人均有6個IPv4地址,但為了反恐需要地址溯源以及為了未來的發(fā)展,也積極向IPv6轉型。
新華網:IPv6技術為何更有利于推動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
鄔賀銓:一是面向個人消費,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應用的發(fā)展,可穿戴設備越來越多,每個可穿戴設備要是聯網都需要地址,只有部署IPv6才有可能提供解決未來可穿戴設備全面上網的問題。
二是面向智慧城市建設,如城市攝像頭、各種環(huán)境傳感器都需要大量地址聯網。
還有,國務院剛剛印發(fā)了《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yè)”發(fā)展工業(yè)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工業(yè)互聯網需要大量工業(yè)傳感器,需要對每個生產設備上的裝置甚至對生產線上的每個零件都進行生產自動化監(jiān)控,更加需要大量地址。
再有,IPv6應用普及后,避免了與私有地址間轉換,我國互聯網的運行速度和效率將會大幅度提高,促進實現提速降費。所以IPv6使用不僅面向消費,還面向城市管理,面向工業(yè)互聯網、農業(yè)、商業(yè)等等。
新華網:IPV6將給中國帶來怎樣的機會?
鄔賀銓:中國比發(fā)達國家晚接入互聯網20年,是互聯網行業(yè)的后來者,雖然在互聯網產品和互聯網應用上是大國,但我們的操作系統(tǒng)還是國外的,我們在核心技術上仍有差距,想要在IPv4環(huán)境下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中國幾乎沒有什么機會了。但IPv6新的幀結構預留了一些可增加功能的字節(jié),會有新的技術空間,在新的空間下,我們跟發(fā)達國家起步差不多,我們是有機會的。
國際互聯網有八千多個標準,在IPv4時代,中國只提了中文編碼標準。但目前中國就IPv6提出了一百多個標準,可以說IPv6為中國互聯網發(fā)展打開了一個新的創(chuàng)新空間。
還有就是在IPv4時代,中國是沒有根服務器的,新增幾乎不可能,在IPv6新的體系下,為新增根服務器帶來了希望,擁有根服務器則意味著中國在頂級域名上獲得了解釋權,而在過去這一解釋權主要在美國手中。所以這也是一個機遇,這都會帶動中國互聯網發(fā)展。
新華網:如何推進IPv6在中國的升級?
鄔賀銓:《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guī)模部署行動計劃》中提出政府網站和中央企業(yè)網站以及排名前五十的互聯網企業(yè)要帶頭使用IPv6,表面上看,升級到IPv6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但BATJ等企業(yè)他們自己也測算過,全面更新到IPv6對于他們來說并沒有多大的經濟負擔。而且長遠來看,晚轉不如早轉,在大數據應用上IPv6更能把地址和和用戶身份對應,可以更好定向給用戶推送產品及宣傳廣告。
雖然不用擔心IPv6地址會分配完,但希望我們拿到地址后不要亂分配,未來IPv6地址要和電話號碼一樣,從號碼前幾位就知道用戶是從哪里注冊的,就顯示出你的身份信息,這樣管理和溯源會更為便捷規(gu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