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計算機軟件侵權判斷原則

摘要:計算機軟件侵權判斷原則
計算機軟件侵權判斷原則

 

計算機軟件開發(fā)過程中,除取得程序代碼這一最終成果外,還包括數(shù)據(jù)結構、算法、用戶界面、組織結構等內容。因介于代碼與軟件功能之間的部分基本上還是屬于軟件開發(fā)過程中的思想,而非軟件的表達,故不屬于保護范圍。

 

  計算機軟件侵權判斷的原則:“實質相似性加接觸”原則。在二者實質相似的前提下,若有證據(jù)證實被告接觸或可能接觸了軟件,一般就可以認定侵權成立。其步驟如下:

 

 ?。?span lang="EN-US">1)對被控侵權軟件與權利人的軟件直接進行軟盤內容對比或者目錄、文件名對比;

 ?。?span lang="EN-US">2)對兩個軟件的安裝過程進行對比,注意安裝過程中的屏幕顯示是否相同;

 ?。?span lang="EN-US">3)對安裝后的目錄以及各文件進行對比,包括對比文件名、文件長度、文件建立或修改的時間、文件屬性等表面現(xiàn)象;

  (4)對安裝后軟件使用過程中的屏幕顯示、功能、功能鍵、使用方法等進行對比;

 ?。?span lang="EN-US">5)對兩個軟件的程序代碼進行對比。

 

  其中,最主要的是程序代碼比對階段。目標程序同一性判斷只是軟件侵權判斷的基礎,在目標程序相同的情況下,還需進一步判斷與目標程序相對應的兩個軟件的源程序是否同一。如果兩個軟件的源程序實質相似,則可判定兩個軟件相似,侵權行為成立。

內容來自:網上
本文地址:http://3xchallenge.com//Site/CN/News/2011/12/07/20111207055914819375.htm 轉載請保留文章出處
關鍵字: 計算機軟件侵權a<
文章標題:計算機軟件侵權判斷原則
【加入收藏夾】  【推薦給好友】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訊石光通訊咨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光通訊咨詢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我們誠邀媒體同行合作! 聯(lián)系方式:訊石光通訊咨詢網新聞中心 電話:0755-82960080-188   debison

相關新聞

暫無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