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拜債務危機在第一時間狂掃全球股市,但是經過一個周末的休市,亞洲投資人的情緒似乎平穩(wěn)了許多。昨日臺股收漲91點,日經、香港恆生與上海綜合也分別上漲264點、687點與99點,一時性的恐慌顯然已經遠颺。全球媒體與分析機構合情、合理的說明穩(wěn)定住局勢,
杜拜這一跤所引發(fā)的震盪應該不會引爆第二波的金融海嘯。
樂觀面對
杜拜危機的原因,可以綜合歸納成三點:第一是,阿布達比應該會救
杜拜,而且有能力救
杜拜?!赴⒗?lián)合大公國」既稱「聯(lián)合」,即因其為7個酋長國聯(lián)合組成的國家,首都在阿布達比,而金融、觀光與貿易中心則在
杜拜,歐美國家稱他們是「表兄弟」,既然是一家人,豈有見死不救的道理?若論財力,阿布達比坐擁阿聯(lián)九成的石油蘊藏,總量高達850億桶,市值在6兆美元以上,而且其主權基金「阿布達比投資局」的資產規(guī)模高達6,270億美元,
杜拜800億美元的主權債務相對于阿布達比的主權財富而言,九牛一毛。所以,要救
杜拜、不救
杜拜,就在阿布達比的一念之間。
無需悲觀的第二項理由是,
杜拜債務危機肇因于
杜拜之不動產泡沫化,就其本質而言,純屬國家主權債務違約事件,而一年前雷曼兄弟倒閉所引發(fā)的金融海嘯則是流動性危機,兩者的性質不同,恐慌指數(shù)理應有別才對。
雷曼事件發(fā)生時,金融同業(yè)間的拆放市場因驚慌而停止運作,流動性在瞬間凍結,致使紐約和倫敦等世界級的金融中心全面停擺,金融海嘯就此成形。因此,
杜拜的債信問題如果會演變成全球性的災難,必須有信用緊縮(credit crunch)的推波助瀾,否則這個世界就沒有心生恐懼的道理。值得慶幸的是,阿聯(lián)的中央銀行已于29日宣布,將提供境內的本國與外國銀行足夠的流動性,防止信用緊縮。因此,
杜拜危機擴大成阿聯(lián)本國流動性危機的可能性已經大幅降低,全球或可免除雷曼兄弟之后再一次的金融沖擊。
無需悲觀的第三項理由是,雷曼兄弟倒閉時的負債是6,130億美元,而
杜拜的主權債務是800億美元,現(xiàn)在就算
杜拜倒債徹底,債權人的損失亦僅雷曼事件的13%而已。另一項值得一提的數(shù)字是,全球有55兆美元的金融資產,而
杜拜的總債務充其量只占此一金額的1.45%罷了。所以,就
杜拜的債務規(guī)模而言,此一事件既非空前,亦不可能絕后。而且這世界在1998年時,曾經經歷俄羅斯與拉丁美洲國家的主權債信違約風暴,所以對于如何處理類似之危機,以及怎樣善后等問題,歐美各國的經驗異常豐富。
此外,
杜拜仍然擁有許多值錢的珍寶,例如旗艦航空公司「阿聯(lián)國際航空」、全球第三大的港口營運公司「
杜拜世界港口集團」等知名企業(yè)。至于舉世聞名的豪華郵輪「伊莉莎白女王二世」,以及英國的「坦伯利高爾發(fā)球場」,亦屬
杜拜所有。
杜拜再怎麼困頓,設法變現(xiàn)這些高價值之資產以償還部份負債的能力仍在。問題只在于,
杜拜政府有沒有誠意償還其國營事業(yè)「
杜拜世界」的債務而已。
雖然
杜拜危機很難發(fā)展成舉世的災難,但是
杜拜的沒落是無可避免的發(fā)展。因為,金融講究誠信,一個無法維持主權債信的邦國,日后如何繼續(xù)經營金融中心?
杜拜想學香港,香港是中國的門戶,而
杜拜想當伊斯蘭世界的門戶。
杜拜想學新加坡,新加坡是南亞的金融與貿易中心,而
杜拜想當阿拉伯的金融樞紐。
杜拜有優(yōu)良的港口和絕佳的地緣條件,就像香港和新加坡一樣。
杜拜有集權的政府和野心勃勃的領導人,就像新加坡有李光耀家族一般。
杜拜擁有太多成功的條件,卻毀于金融海嘯之后的資產泡沫化。如果
杜拜可以從新來過,這個曾經在沙漠上創(chuàng)造出無數(shù)驚奇的蕞爾小邦會如何調整它的發(fā)展策略?這是「
杜拜學」的下一章。臺灣曾經熱中于
杜拜學的前一章,現(xiàn)在知道下一章肯定比前一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