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這習慣話沒錯,它并不只是經驗性的約定俗成,從中醫(yī)理論上講這是非常有根據的。中醫(yī)認為,人的氣色好是體內臟腑氣血協(xié)調的表現,所謂“有諸內,必形于外”。
中醫(yī)傳統(tǒng)診斷方式有“望、聞、問、切”四診,那其中的“望”,就居四診之首。望,無非是望神、望色、望形、望舌,尤以望色為重。在學生年代,我們都學過“扁鵲見蔡桓公”那篇課文,說扁鵲一見蔡桓公,就知道他病入膏肓了,這關鍵在于扁鵲善于“望色”,豐富的臨床經驗讓他對人的臉色已經非常敏感。這也就直接說明了人“色”的重要的診斷意義。它就像一面不會說謊的鏡子,每天都忠實地反映著我們的真實健康狀況。
對于女性來說,臉色更是直接反映女性身體健康程度的晴雨表。由于特有的生理進程,女人的確生來事多,比如月經、胎孕、哺乳、產育以及更年期的綜合影響,加上卵巢狀況、內分泌等因素的干擾,更容易造成氣色上的變化多端,其源頭也是變幻莫測的,那么,一般的檢查標準和辦法,尤其是基本的自診,對女性來說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每位女性都應該心里有本個人氣色賬。
對于女性而言,健康的氣色標準應該是:紅黃隱顯,明潤而有光澤。膚色偏白的,應該在凈白里透出紅暈和光澤;膚色偏黃的,應該在黃中透出金黃光澤,俗稱“飛黃”。當然,隨著季節(jié)、氣候的變化或由于飲酒、勞動、情緒或日曬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總會引起臉色發(fā)生臨時性改變,也是正常的,稱為客色,不必大驚小怪。
不過很令人遺憾,大部分女性的氣色都不達標,很多還呈現出中醫(yī)常說的“病色”狀態(tài)。什么是病色?中醫(yī)講的病色是指青、赤、黃、白、黑這五大色,且各有主病,通俗點說就是臉色青紫、臉色發(fā)紅、臉色發(fā)黃、臉色蒼白、臉色發(fā)黑,這些讓我們討厭的“病色”臉,會時不時就來偷襲我們的健康,令人防不勝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