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 驚蟄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三個節(jié)氣,在3月5、6或7日。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意味著“立春”以后,天氣開始逐漸轉(zhuǎn)暖,春雷初響,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被驚醒了,這時已經(jīng)進入了仲春。但真正使冬眠動物蘇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聲,而天氣變暖、大地回春才是它們“驚而出走”的原因。
每到驚蟄時節(jié),很多人都會覺咽喉干、癢痛、音啞,嗓子好像有一團火一樣直往外冒,這是因為在天氣明顯變暖的背后,偶爾還會乍暖還寒,再加上氣候比較干燥,嗓子“冒火”也成了必然。因此,我國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
《本草通玄》中說,吃梨有“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的效果。梨,性寒、味甘,歸肺、胃經(jīng),不管是生食、蒸熟、榨汁,還是烤熟或是煮水都有清熱養(yǎng)陰、利咽生津、潤肺、止咳化痰等功效。下面簡單介紹一些梨的食用方法:
(1)蒸熟:這是一種傳統(tǒng)的食療補品,先把梨從蒂下三分之一處切下當蓋,挖去梨心,掏空梨中間果肉、并切塊;再把川貝母細粉(3克左右配1個梨)及適量冰糖放入梨中,再把梨放在蒸鍋里,大火蒸45分鐘左右,取出后即可食用。這種吃法不僅潤肺,還有止咳化痰之功效。周圍親朋如果有嗓子不舒服的話,盡可以放心食用。
(2)榨汁:把生梨去皮、去核,用榨汁機榨汁后取400毫升左右,再與10克冰糖、1枚胖大海一起煮,20分鐘后即可服用。常飲此汁可以潤肺生津、利咽開音。
(3)煮水:這種方法制作簡便,把生梨切片,再與冰糖、銀耳一起放入沸水鍋中熬煮,可以起到健脾、潤肺、止咳的作用。平時也可以把其當做甜點食用。
此外,枇杷、百合、銀耳、蓮藕、山藥、大棗等食物也有潤肺健脾的功效,適合本節(jié)氣食用。另外,因梨性寒涼,一次不宜食用過多,否則會造成脾胃不適,尤其是脾胃虛寒或是血糖偏高的人,建議不宜食用生梨。
驚蟄養(yǎng)生多“春捂”,防“春困”
雖說驚蟄后多是大好的“九九”艷陽天,氣溫回升,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jié)氣,日照時數(shù)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不過,冬春更替,冷暖空氣交鋒,天氣不穩(wěn)定,氣溫波動甚大,南方地區(qū)還時常會出現(xiàn)“倒春寒”現(xiàn)象。因此,在養(yǎng)生方面“春捂”和“春困”在此節(jié)氣里尤為突出和重要。
“春捂”是說人們不要因為天氣變暖而過多地減衣服,應該隨著溫度的變化適時地增減衣服;“春困”是指氣溫上升,人體供應外周的血液增多了,而供應給大腦的血液就會相對減少,所以需對付“春眠不覺曉”的春困狀況。
新聞來源:新浪健康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