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VS華為 史立榮能否扭轉乾坤?

訊石光通訊網 2010/4/9 8:52:28
【訊石光通訊咨詢網】在中興宣布由史立榮接棒殷一民擔任新任總裁的第二天,華為公布了其2009年財報,宣布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電信設備商。消息人士稱,殷一民離職的重要原因是,近年來中興和華為在規(guī)模差距上拉大。盡管這僅僅是一種說法而已,但的確有其現實依據。對比中興和華為的發(fā)展現狀,其中的差距顯而易見。
 



銷售額和海外市場差距持續(xù)擴大

       2008年,華為全球銷售收入達到183.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50億元),中興雖然也同比增長了27%,營收達到443億元人民幣,但和華為的差距拉大到800億。2009年,華為營收達1491億元,而中興前三季度實現銷售收入428.43億元,“2009年和華為的差距可能繼續(xù)加大。而在中興具備優(yōu)勢的CDMA領域,近年也被華為趕超。” 

       在華為國際化擴張之前,雙方的差距還不是很大,基本上處于一個量級。而進入2000年之后,隨著華為在國際市場全面突破,雙方的差距迅速拉大。華為在2005年時海外市場收入就占到總收入58%,08年時海外收入更是達到了收入的75%;而中興在海外市場方面一直難有大的突破,直到2007年才突破了50%,在跑馬圈地的電信設備市場,一步落后就要步步追趕。

中興國內市場被華為蠶食 

       雖然在中興國內市場中興的綜合份額為第一,但由于經濟危機影響,從2009年開始,華為明顯加大了國內市場的爭奪,而且成效卓著,直接威脅到中興的位置。在國內市場,中興在頭把交椅上還能夠坐多久呢?可以說,國內市場是中興對華為而言,保留下來的唯一優(yōu)勢。如果連這點優(yōu)勢都喪失殆盡的話,對中興而言可能是災難性的,將引發(fā)兵敗如山倒的連鎖效應。

華為崇尚專注 中興選擇多元化 

       根據華為基本法,華為專注于電信制造業(yè),不會在可以遇見的將來,進行混業(yè)經營和多元化。這個戰(zhàn)略華為老板任正非叫做“壓強原則”,或者“集中優(yōu)勢兵力打殲滅戰(zhàn)”。事實證明,這一策略非常成功。目前華為已經在電信領域基本奠定世界老大地位,所擁有的專利量位列世界前茅。 

       中興卻選擇了不同的道路,即多元化。號稱全世界通信產品線最齊全的公司,在各個領域都有所涉及,大而全的發(fā)展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其擴張速度。 

       新上任的史立榮能否可以提升中興發(fā)展加速度,縮短與華為差距呢?這個答案只有等待時間和實踐來驗證。但可以肯定地說,這恐怕很難:目前中興在與華為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的現實,不是史立榮能夠在短期內可以扭轉乾坤的。

[訊石報道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新聞來源:訊石光通訊網

相關文章